回顧大半生,我覺得自己畢竟是一個二十世紀人。對於二十一世紀,我沒有期望,只覺得我的二十世紀尚未完結。這本回憶錄,也是我為自己的二十世紀寫的備忘錄。
我在書裡追憶自己的成長過程和漫長的求學經驗,並特別把在普林斯頓、芝加哥、哈佛等美國六間大學任教的經驗也和求學連在一起,美其名曰「遊學」。我跟著「成長小說」的模式,寫我的生命經驗,而不是歷數學術上的成就。最後還冒然加上一章「感情史」,算是我的「感情教育」。
對我而言,回憶錄的結構可以自由一點,像一部尚未剪接的影片。我時常邀請一位虛擬的提問者,像作曲法中的「對位」一樣,向我提問、質詢、駁詰,逼我作自我反省。即使有些章節用的是獨白,我心中還是有一個沉默的對話者。本書的第二部分是我與張歷君的對談,他會進一步引出我對自己學思歷程和閱讀經驗的反思。
想在這個二十一世紀「全球網絡化」的世界中去重尋二十世紀的個人生命意義,作沉靜的反思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即便如此,我還是想寫下去,至少要證實自己還存在。
普林斯頓
哈佛
感情